“这些年我已植树造林三万多亩,今后还要种下去。”在榆林李官沟植树,年过六旬的李增泉告诉记者,种树早已成为他的爱好,虽然经济效益见效期长,但能为子孙留下一抹绿色,再苦也值得。
历史上,榆林北部沙区黄沙肆虐,多个村庄曾被风沙侵袭压埋,榆林城被迫三次南迁,形成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。如今,通过多年治沙造林,榆林已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,林木覆盖率达33%,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,生态环境持续好转。榆林李官沟就是一个缩影。
距离榆林市区40公里的李官沟,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,水土流失严重,2004年村民搬迁之后成为了“空壳村”,土地荒芜。2013年,李增泉承包了李官沟村的一万亩荒山,开始他的植树造林计划。在此之前,他曾在榆林北部治沙造林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
李增泉告诉记者,他第一次到李官沟的时候,看到山上一片荒凉,很多地方连羊肠小道都没有,不过,那里的环境也同时让他有了一展拳脚的冲动。
几年下来,李官沟有了很大的改变。2017年一万亩荒山的植树任务已基本完成。记者在李官沟林场看到,四周的山头已被点点绿色点缀,除了樟子松外,还有桃、李子等树木,虽然树木有高有低,但已显规模。修坝蓄水后,山沟的水塘里养有一些鱼,水面偶有野鸭,整个山上有了生机。
“原先村子里没有像样的路,需要挑水吃,生活条件不好,很难与现在的景致联系起来。”原居住在李官沟村的李长文告诉记者,看到生活了多年的村子变成现在的样子,他们心里很高兴。如今他们除了是原村民外,也可以作为旅游者在此体验采摘,感受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。
“现在还是见人不见林,以后会是见林不见人,逐渐发展成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林场。”李增泉说,树成林后,整个山头将是郁郁葱葱的绿色,林场也会慢慢形成规模,山上将会有游客,民众也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,他则有了经济效益。
李增泉的执着带动了周围的人。这些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、吃多大的苦,李增泉都没想过放弃,亲戚朋友们也会在闲暇时前来帮忙。
在榆林多年的治沙造林中,出现了一批像李增泉这样爱好种树的人。李增泉说,他们这群人经常到处打听,会特别留意哪里有可以成片种树的好地方,平时也会互通消息,交流经验。
“我们这代人经历过漫天黄沙的时候,不希望子孙后代还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,所以只要我还能干得动,就会一直干下去。”李增泉告诉记者,他希望能带动周围更多的人植树造林,也希望民众看到荒山变绿林后,能珍惜身边的每一棵树木。